Direct Stream Digital標誌
DSD和PCM的比較
Direct Stream Digital(DSD)是一項屬於Sony和飛利浦的專利,利用脈衝密度調變(pulse-density modulation)編碼將音頻訊號儲存在數位媒體上的科技,這項技術的應用對象是SACD。
訊號本身以ΔΣ調變後的數位音訊儲存,連續單一個位元的序列以64倍於CD取樣率(44.1 kHz)的頻率來取樣,即2.8224 MHz。藉由64倍過取樣(oversample)來達成noise shaping,把以往由於量化不精確的聲音訊號而造成的噪音和失真,減少至一個位元以內的誤差。可議的是,1-bit Sigma-Delta運算是否真的可能解決失真問題[1]。由於1-bit Sigma-Delta轉換的運作方式,以DSD編碼的聲音在中低頻上有著比PCM更好的解析度、高頻的相位誤差更是降到極低,然而在高頻的動態較PCM差。有些人認為,相較於PCM的失真,DSD的失真更不容易被人類的聽覺系統所察覺;但也有人認為,CD音質比SACD差,並不是PCM與DSD的差距、而是CD使用過低的取樣頻率及數位母帶的頻率與CD不同所造成的(SACD所使用的DSD格式,與於176.4Khz/16bits的PCM格式具有相同的未壓縮大小,略大於96/24的PCM格式;而DVD-Audio支援多種解析度,代表可以採取與數位母帶相同的解析度,避免頻率轉換造成的音質減損)。DSD編碼的另一個缺點是無法進行音樂後製,必需轉換成PCM訊號來處理,容易同時繼承兩者的缺點;但也有人認為,DSD的優勢在於多數DAC是處理DSD數位訊號及類比訊號的互相轉換,如果要輸出或輸入PCM格式,則必須加上DSD及PCM訊號的轉換機制,這個機制需要相當的計算量、在音樂後製者的電腦處理可以算得比DAC的即時轉換來得精確——只要原始錄音及後製時的解析度夠高就可以了。
在DSD或者PCM編碼方式之間的孰優孰劣之間有著許多爭議。滑鐵盧大學的教授Stanley Lipschitz和John Vanderkooy主張單位元的轉換器(如DSD所使用的)有高度失真的緣故,並不適合高階的音訊應用[1]。即使只有8-bit和四倍過取樣的PCM和noise shaping,加上適當的dithering,僅有DSD一半資料量,在底噪和頻率響應上也比DSD來得好。但是在2002年,飛利浦發佈了一篇論文反駁這樣的說法[2]。James Angus教授在Audio Engineering Society發表會上具細節地反駁Lipschitz和Vanderkooy的論文[3]。Lipschitz等人對此也做了回應[4]。
但是除了規格上的爭論外,SACD與DVD-Audio都面臨了一個問題,就是數位母帶品質的問題,一些SACD/DVD-Audio的規格看似很高,但卻是採用軟體升頻出來的,這些產品的實際音質不可能超過原始取樣解析度的音質。
實用的DSD轉換器領域是由Ed Meitner開闢的,他是奧地利EMM Labs的工程師和老闆。而商業化的DSD技術則由Sony和飛利浦開發,標準的CD規格也是由他們所開發的。而飛利浦的DSD部門則在2005年轉移至Sonic Studio, LLC,做持續的設計和開發。
DSD技術在視訊方面或許有著相同的潛力。Laserdisc光碟就是使用脈衝寬度調變(pulse-width modulation)編碼的架構,解碼方式和DSD相同;LD光碟的畫質也廣受稱讚。
參考文獻[編輯]
^ 1.0 1.1 見 Audio Engineering Society Convention Paper 5395: Why 1-Bit Sigma-Delta Conversion is Unsuitable for High-Quality Application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Audio Engineering Society Convention Paper 5616: Enhanced Sigma Delta Structures for Super Audio CD Applications (PDF). [2007-07-1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06-03-16).
^ Audio Engineering Society Convention Paper 5619: The Effect of Idle Tone Structure on Effective Dither in Delta-Sigma Modulation Systems. [2007-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8-23).
^ Audio Engineering Society Convention Paper 5620: Toward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1-Bit Sigma-Delta Modulators - Part 3. [2007-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7-11).
外部連結[編輯]
Poking a Round Hole in a Square Wave (DSD vs PCM comparis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閱論編索尼創始人
井深大
盛田昭夫
重要人物
岩間和夫
大賀典雄
出井伸之
安藤國威
霍華德·斯金格
中鉢良治
久夛良木健
平井一夫
吉田憲一郎
消費電子
α
微單
AIBO
BRAVIA
Cyber-shot
Handycam
Walkman
Xperia
專業產品
廣播級攝錄
Betacam
CineAlta(英語:CineAlta)
DVCAM
HDCAM
XDCAM
電子閱讀器
DPT-S1
DPT-RP1
網路服務
PlayStation Network
PlayStation Store
PlayStation Now
PlayStation Music(英語:PlayStation Music)
PlayStation Video(英語:PlayStation Video)
PlayStation Vue(英語:PlayStation Vue)
SonyLIV(英語:SonyLIV)
Reader Store(日語:リーダーストア)
電子業務
索尼移動通信
索尼電腦科學實驗室
索尼數字音頻光盤
索尼能源設備
索尼全球製造及運營
索尼影像產品及解決方案(日語:ソニーイメージングプロダクツ&ソリューションズ)
索尼LSI設計
索尼奧林巴斯醫療解決方案
索尼半導體製造
索尼家庭娛樂及聲音產品(日語:ソニーホーム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サウンドプロダクツ)
索尼影音產品(日語:ソニービデオ&サウンドプロダクツ)
索尼視覺產品(日語:ソニービジュアルプロダクツ)
索尼互動娛樂
PlayStation系列
初代
復刻版
2
X
3
4
5
Portable
GO
Vita
TV
索尼娛樂索尼影視娛樂
哥倫比亞影業
索尼經典電影
索尼動畫
索尼影視電視
AXN
Sony Channel
Funimation(與Aniplex共同持有)
三星影業
Animax
Animax Asia
Crunchyroll(與Aniplex共同持有)
索尼音樂集團
台灣索尼音樂
香港索尼音樂
中國索尼音樂
J唱片公司
哥倫比亞唱片
RCA唱片
索尼音樂發行
EMI音樂出版
日本索尼音樂音樂
日本史詩唱片
Sony Music Records
BMG JAPAN
Mora
SACRA MUSIC
動畫
Aniplex
A-1 Pictures
CloverWorks
SHAFT
Crunchyroll(與索尼影視娛樂共同持有)
Funimation(與索尼影視電視共同持有)
遊戲
Quatro A
Unties
其它
索尼創意產品(日語:ソニー・クリエイティブプロダクツ)
Booklista(日語:ブックリスタ)
索尼金融控股
索尼生命保險(日語:ソニー生命保険)
索尼損害保險(日語:ソニー損害保険)
索尼銀行
索尼支付服務
解決方案
索尼商業解決方案(日語:ソニービジネスソリューション)
索尼專業系統(英語:Sony Professional Solutions)
其它業務
So-net
索尼PCL(日語:ソニーPCL)
SRE Holdings
Sony Creative Software(英語:Sony Creative Software)
索尼數字網絡應用(日語:ソニーデジタルネットワーク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ズ)
M3
MDLinx(英語:MDLinx)
索尼本田移動(50%)
海外分部
台灣索尼
索尼中國
索尼香港
索尼美國
電子技術
Archival Disc(英語:Archival Disc)
ATRAC
AVCHD
BIONZ
藍光光碟
CD
Cell
DSD
DVD
DRC-MF
FeliCa
G鏡頭
MD Data
Memory Stick
MD
RealityMAX
SACD
S/PDIF
SDDS
SXRD
UMD
x.v.Color
軟體技術
Aperios
Media Go
Picture Motion Browser(英語:Picture Motion Browser)
SensMe
SonicStage
XMB
其它銷售
Sony Store
事件
索尼定時器
筆記型電腦鋰電池全球召回
看門人醜聞
展覽
Sony Expo
Sony Fair
台灣
香港
索尼水族館(日語:Sony Aquarium)
建築
索尼城(日語:ソニーシティ)
索尼中心
索尼大廈 / 索尼公園
Mediage(日語:メディアージュ)
組織
索尼仙台FC
索尼教育基金會(日語:ソニー教育財団)
索尼探夢
索尼學園
湘北短期大學
歷史產品
特麗霓虹
索尼光領
索尼娛樂網絡
AIWA
Betamax
Clié
Crackle(英語:Crackle (streaming service))
Discman
LocationFree
Mavica
Mylo
PSX
PlayStation Home
QRIO
QUALIA
Reader
Rolly(日語:Sony Rolly)
Tablet/Xperia Tablet
TR-55
VAIO
Vegas
WEGA
Watchman
閱論編高畫質(HD)概念
高清電視
高清影片(英語:High-definition video)
超高畫質電視
模擬信號廣播(英語:Analog high-definition television system)(已淘汰)
819線系統(英語:Analog high-definition television system)
HD MAC(英語:Multiplexed Analogue Components)
多重亞奈取樣編碼 (Hi-Vision)
數字訊號廣播
ATSC
DTMB
DVB
ISDB
SBTVD
音頻系統
杜比數字
環繞聲
DSD
DXD(英語:Digital eXtreme Definition)
DTS
攝影儲存
DCI(英語:Digital Cinema Initiatives)
HDV
高清視頻與壓縮(英語:High-definition pre-recorded media and compression)
超高清藍光光碟
藍光光碟
CBHD
D-VHS(英語:D-VHS)
DVD-Audio
H.264
HD DVD
HD VMD(英語:Versatile Multilayer Disc)
MPEG-2
MVC(英語:Multiview Video Coding)
Super Audio CD
無壓縮(英語:Uncompressed video)
VC-1
通訊埠
色差端子
DisplayPort
DVI
HDMI
VGA
MHL
建置
各國數字電視建置(英語:List of digital television deployments by coun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