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薮的意思、抖薮的详细解释

抖薮的意思、抖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抖薮的解释见“ 抖擞 ”。

词语分解抖的解释 抖 ǒ 振动,甩动:抖去身上的土。 哆嗦,战栗:发抖。颤抖。 〔抖擞〕振作,振奋,如“抖抖精神”。 称人突然发迹而有钱有势(多含讥讽意):这两年抖起来了。 笔画数:; 部首:扌; 笔顺编号: 薮的解释 薮 ǒ 生长着很多草的湖泽:薮泽。 人或物聚集的地方:渊薮。 指民间、草野:辞朝(俹 )归薮。 古同“搜”,搜求。 笔画数:; 部首:艹;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抖薮"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罕见的复合动词,其核心含义指通过抖动、摇晃的动作使物体表面的附着物脱落。该词由两个语素构成:"抖"表示短促而快速的振动动作,"薮"本义为生长着很多草的湖泽,在此引申为物体表面聚集的杂质或松散碎屑。

从语义演变角度看,"抖薮"最早可追溯至明代口语,在《金瓶梅》等白话小说中出现过类似用法,主要用于描述清除衣物、布料上灰尘的动作。现代汉语中保留其本义,如"抖薮毯子上的棉絮"等用法,常见于北方方言区。根据《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记载,该词在山东、河北等地方言中仍保持活跃使用。

在语法功能方面,"抖薮"属于及物动词,常接具体名词作宾语,如"抖薮衣裳""抖薮米袋"等。其近义词包括"抖落""拍打",但更强调通过持续抖动使杂质分离的动作过程。需要注意与佛教用语"抖擞"(意为振作精神)区分,二者虽发音相近但语义迥异。

权威参考资料: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李荣主编《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

中华书局《金瓶梅词话》校注本

网络扩展解释“抖薮”是“抖擞”的异体写法,属于古汉语词汇,其含义随语境变化较广,主要包含以下义项:

搜索、寻找

见于《方言》记载:“东齐曰铺颁,犹秦晋言抖薮”,指翻动、搜寻的动作。例如《老残游记》中“衣箱橱柜,全行抖擞一个尽”即为此意。

以手举物振拂

指手持物品抖动以去除灰尘或杂物。如北魏《齐民要术》提到“急抖擞筐,令极净”,唐代尚颜诗中“抖擞衣裾藓色侵”也描述此动作。

摆脱、抖落

引申为摆脱某种状态或情绪。如唐代王炎诗句“抖擞胸中三斗尘”,清代金农“隙尘抖擞上方眠”,均指精神或物质层面的脱离。

振作、奋发

现代常用义,如龚自珍名句“我劝天公重抖擞”,或柳青《创业史》中“精神更加抖擞”,均强调焕发积极状态。

方言中的特殊用法

部分文献中,“抖薮”还表示颤动(如白居易描述舞姿“花鬘抖擞龙蛇动”)或显露神气(如元曲“施展出江湖气概”)。

该词本义与动作相关,后衍生出抽象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现代汉语中“抖擞”更常见,多用于“精神抖擞”等表达,而“抖薮”多见于古籍或方言。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