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会来到这个世间?怎样的人生最有意义?

人来到世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被动的,由业力牵引;一种是主动的,由愿力引导。绝大部分人是业力引生,但也有一些人是乘愿而来。 人的起心动念会受到过去习性的影响,但不是绝对的,它是可以改变的。由听闻、思维而转心,悭吝可以变为慷慨,嗔恨可以变为慈悲,愚痴可以变为智慧,这就是“教育”;只要自己愿意改变、决心改变,我们就可以翻开生命新的篇章,改变命运,这就是“愿力改变业力”。要改变业力,关键要靠坚强的愿力,用愿力引导业力。 用愿力来转动业力,譬如逆水行舟。水流好比我们的业力,逆流而上的决心和行为就是我们的愿力。当我们认识到苦及苦因,下定决心从因上改变,从而克服坏毛病、培养好习惯,这个过程就是在以愿力转业力。 愿力,换一个词叫志向、理想,或“善法欲”,它也是一种欲望。从法相来说,欲是中性的,非善非恶,向善的追求即是善欲,对财色名食睡等的追逐就是染欲。人不能没有欲望,没有欲望也就失去了动力。要用善法欲来取代、转化染欲、私欲。 如果没有愿力,那么人活着就是随业漂流,身不由己地受报,也浑浑噩噩地造业,来生同样如此,成为恶性循环。 没有愿力,心就如没有根的浮萍、没有方向的小船,只能被动的被各种外境推着走,因此内心感到的只有压力和烦闷,而没有快乐和力量。 人如果缺乏信仰,缺少愿力,心中就会茫无所归,激发不起对生活的热情,不知道人生的意义。世间的快乐填补不了人内心深处的虚弱和孤独,因为世间乐的本质是无常的、苦的。 人缺乏愿力,只好活在眼前的、短期的刺激中,长此以往,内心就越来越空虚迷茫。每个人都需要发心、发愿,才能感觉到人生的价值。 要发愿,自己希望有什么样的人生,就在因地上去努力,用未来决定现在。如果缺少了愿,只是被动迎接生活的变动与压力,就是用过去决定现在。 愿是本心,这要自己去找。但我们的愿不能只限于自己喜欢什么、想得到什么,而要想想自己能为社会做些什么。有了方向,还要走好脚下的每一步路,从自己能够做到的开始,不要好高骛远,也不要因为一时的挫折就沮丧、失落。 人生的意义在于发愿,用愿力来引导自己的生命,而不仅仅是日复一日的活着。打破这个循环的关键就在于学习、思考,找到自己生命的方向。佛法给我们指出了生命的真相和究竟离苦得乐的方向,是一条有无限希望的人生道路。 学佛、修行,就是要扫除内心的种种无明尘垢,让我们的生命充满希望和清净的快乐,一生比一生好,直至痛苦的完全止息,不仅自己如此,还要让更多人都同样如此。 明确了生命方向的人,会越活越有力量,越来越有希望,生命改变的关键,就在于愿力。小小的愿望引发小小的力量,大愿就能启发撬动人生的力量,有大愿,人生就不会迷茫。有方向、有信心,以愿导行的生活是最充实快乐的。 如果有愿力,受苦就有意义,苦就不再是苦,而是生命的庄严。真正要做的,不是去忍耐苦、对抗苦,而是转变内心的知见。 修行首要是要发心、立愿,在愿力的基础上再谈放下执著,才能不偏不倚,中道而行。若是没有“立”就“破”,那就失去了修行的根基与动力,因都没有了,如何能得果呢? 愿力决定始终,智慧决定成败。既要有坚持,又要有智慧,如此便无往不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