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1、用,拿,把,如如以少胜多;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如以前;表示目的,如以待时机等之义。另外,含有以下释义:
(1) 原因,缘故 [reason]何其久也?必有以也。——《诗·邶风》
(2) 无固定职业的人 [unoccupied person]以闲民。——《拾雅》
(3) 无固定职业的人 [unoccupied person]候疆候以。——《诗·周颂》
(4) 把,拿 [using;taking;by means of ]——表示对事物的处置俱以情告。——《世说新语·自新》
(5) 把,拿 [using;taking;by means of ]——表示对事物的处置以刀劈狼。——《聊斋志异·狼三则》
(6) 依,按,凭 [in accordance with;by]——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或前提。犹言凭、根据何以谓之文。——《论语》
(7) 依,按,凭 [in accordance with;by]——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或前提。犹言凭、根据以残年余力。——《列子·汤问》
(8) 从,自,由 [from]——表示行动或变化的起点自古于今,上以天子,下至庶人,蔑有好利而不仁者。——《潜夫论》
(9) 从,自,由 [from]——表示行动或变化的起点今以长沙, 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史记》
(10) 因为,由于 [because of]——表示行为产生的原因以贪勤民。——《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1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成以其小,劣之。——《聊斋志异·促织》
(12)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清· 袁枚《祭妹文》以数谏故。——《史记·陈涉世家》
(13)载以来。——清· 周容《芋老人传》一鸡瞥来,径进以啄。——《聊斋志异·促织》
(14) 则,那么 [then]——表示条件关系战而不胜,以亡随其后。——《战国策》
(15)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宋· 苏洵《六国论》以至于寸。(才达到一寸。)——《后汉书·列女传》
(16) 表目的或结果等 [aim;target]智叟无以应。——《列子·汤问》
(17) 加在句中,表示语气的舒缓或调整节奏微我无酒,以敖以游。——《诗·邶风》
(18) 加在句尾,不示肯定语气夫晴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战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