攒劲!阜阳“颍”响力,最早源自…

可以说,阜阳人从一出生

就很具“颍”响力!

这里古称颍州

流淌着不息的颍河

“颍淮儿女”

成为烙在心底的名片

颍河及其支流泉河被称为

阜阳的母亲河

但很少人清楚

颍河什么时候“来”到阜阳

最早的颍州在哪?

颍河与颍州的地名来历

又有何关系?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

领略咱们的“颍”历史

颍河(上)与泉河(下)交汇处 庞诚/摄

由于长期以来文化断层

河道迁徙、黄河窜乱

地名变更等原因

使得颍河泉河的名称

存在近800年的

错名、乱名现象

01

当颍河

第一次“来”到阜阳

与阜阳地理密切相关

的汝河、颍河

最早被《山海经》记载

但据考证

汝、颍就是今河南境内

两条很小的河

与阜阳根本不沾边

颍河“延伸”到现在的阜阳境内

是由楚国人带来的

泉河、颍河交汇处三角洲公园 庞诚/摄

根据清华简《楚居》的说法,楚国的先祖季连看中了商王盘庚的孙女妣隹,听说妣隹已经定亲,就去把她拐走了。他们一路南逃,最后到今马鞍山市博望区定居。他们迁徙时顺颍河南下,就把“颍水”的地名带到了这里,并融入楚国人的历史记忆中。

在商代,颍河是铜料从南方运往商王朝国都的一条重要通道。上海市杨浦区业余大学前副校长、阜阳乡贤张家琦先生称汝河、颍河为先秦时代的“汝颍通道”。不过,汝河(汝水)不是现在的南汝河,而是阜阳境内的泉河。

泉河 孙向东/摄

西周初年,周武王去世后,他的三弟管叔鲜与另外两个弟弟以及刚被推翻的商纣王的儿子武庚联合发动叛乱,史称“三监之乱”。叛乱被镇压后,管叔鲜自尽,他的儿子管承流顺着颍河逃到现在的颍上县管谷村隐居。到了春秋时代,管承流的后裔出了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就是齐国名相管仲。

(颍上管鲍祠管鲍分金塑像)

据史料记载 春秋后期

楚灵王派大将进攻徐国

他自己驻扎在“颍尾”

颍尾在颍上县王岗镇郑家湾

说明楚国人早就把

现在的颍河叫“颍”了

但值得注意的是

作为区域行政中心的阜阳城

却没有与颍河产生一点联系

02

当阜阳

第一次与“颍”关联

阜阳第一次与“颍”字挂钩

是在北魏孝明帝(肃宗)末年

根据《魏书·地形志》记载

北魏孝昌四年

在阜阳设置了颍州

由于孝明帝末年

是北魏由盛转衰,极为动荡的特殊时期

所以在阜阳的颍州

可谓“生在”了风雨飘摇的年代

颍州西湖 庞诚/摄

根据第一任颍州刺史邓献的传记,他是肃宗末年当的颍州刺史,建义初年看到军阀尔朱荣滥杀大臣,感到害怕,就叛投了南朝萧衍(梁武帝),以后就没了记载。

“肃宗末年”可以是孝昌三年,也可以是孝昌四年(改元之前),也可以是武泰元年(“皇子”出生以后)。《魏书·地形志》记载在孝昌四年置颍州。如果是在“皇子”降生之前,未改元的时候设置的颍州,诏书当然还是会写“孝昌四年”,从而记入《地形志》。

文峰塔

由于时局混乱,政令不通,孝昌年号在民间沿用的时间更久,但这不能成为颍州置于孝昌四年的证据,因为设置颍州要由朝廷下旨,与民间沿用的时间长短无关。

03

最早的

颍州在哪里?

北魏的第一个颍州

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颍州

并不在阜阳

而是在今河南汝南县

当时叫悬瓠城

据史料记载

北魏孝文帝太和初年(477年)

中书博士刘模出任颍州刺史

虽然刘模是不是第一任

颍州刺史不能肯定

但刘模任刺史的这个颍州

比阜阳的颍州至少要早50年

颍州西湖 齐方平/摄

悬瓠城就是现在的汝南县,在汝河边,那为什么叫“颍州”呢?原来,古人对汝水、颍水甚至淮河(上游)的认识一直不统一,《水经注》之前,汝、颍、淮一直就没有“标准河道”。这从东汉两位大学者对颍河的记载就可以看得出来。

《水经注》中的汝颍水系

中国首创断代史模式的东汉大史学家班固,在《汉书·地理志》中记载的颍水从河南嵩山发源,到下蔡(今凤台)入淮。当时,颍河的入淮口属于下蔡县,与今天的河道走向大体相同。

而字典的鼻祖、创立中国文字学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国第一部字典)中,虽然没有详细描述颍河的河道,但把南汝河西侧的两条支流(潕水、瀙水)都写成“东入颍”。这说明许慎认为,现在的南汝河就是颍河。

北三环颍河大桥 任长波/摄

北魏在悬瓠城设置颍州,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以河流名称命名行政区划。许慎是召陵(河南漯河市召陵区)人,召陵就在颍河边上,他在编撰《说文解字》时常年在家,难道不知道颍河的走向吗?

所以,清朝大文字学家、作《说文解字注》的段玉裁对此也是百思不解。其实,只要知道当时的人对颍河的认识并不统一,一些人认为现在的南汝河就是颍河,所有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颍淮善郡 美好阜阳

我们的城市如今正昂首向前

与历史的光芒交相辉映

现在的你了解

颍河和颍州的历史了吗

留言一起谈谈吧

原标题:《攒劲!阜阳“颍”响力,最早源自…》